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寻觅释尊的真意—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

    、不可坏性、道种性、正性,其中多少观行,出入十,一切行法,一一不得此法中意。”[36]由此可见,观行在佛法中不仅重要,且是以对大乘佛法经律的“胜解”为前提的。佛法有言,学佛的过程当遵循信解行证之...也称做‘十二有’,它们的相互间是以‘缘起’的关系,构成一系列的因果。以缘起说因果,可看做佛家解释因果规律的一个特点。”[34]在阐述业感缘起说特点的同时,吕澂先生发前人之未覆,揭示了业感说所体现的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259832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1)

    根尘色法处色等名为所法。下出体云识界色界。于此不着言不动转。十者。一寻。二伺。三喜。四乐。五心一境性。六内等净。七舍。八念。九正知。十不苦不乐受。以一念智双观二空。一切我人无合散者。观生空故。内外现种无...一念融故  经。若佛子至心解脱  述曰。第三深心中深心者举章门也。即回向心也。期远深故。第一义空者标句。于遍计空智照有中道。谓十二非常非断名为实谛。执有情等名为俗谛。于此二谛了二空故重言深深。出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561868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根本的定法,应该是四种禅,理由是:一、  佛是依第四而成正觉的,也是从第四出而后入涅盘  的;……二、依经文的解说,在所有各种道晶中,正定是  四;定觉是四;定根是四:定力也是四。三、  四是心的安定,与身——生理的呼吸等密切相关。……  四(乐灭)入出息灭而轻安:达到世间法中,身心轻  安,最寂静的境地,四功德,不是其他定法所能  及的。……四、在戒、定、慧的修行次第中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1)

    净水,能洗诸欲尘;为金刚铠,能遮烦恼箭。”  众生的本心常为无明烦恼所缠缚,不得清净解脱,如能精勤  修禅,便能远离欲恶不善,证安乐涅槃的境界。  (2).静虑-静,是寂静,指心的安定状态,即四...宗派-性、相、台、贤、、净、律、密,南传或北传,甚至不论你拜哪个祖师高僧为师。如修行的结果,不能逐渐伏断烦恼,获得真正的定慧,则必须思考自己所用的法门有无偏差?思考方式有无正确?有无确实理解该法门?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27022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盖”,五种障碍心灵成长的盖障,就是贪、嗔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懊悔、疑,就是断除这些。这些大概就是在“精进、喜”这个阶段就逐渐断除的,所以就很容易进入禅定。进入禅定,他就具备一些禅定的内容,就是“”,有...菩提分”,最基本的,就是所谓“七觉”,(写黑板中),这是成就菩提的七个重要的步骤,或七个重要的内容,它是有次第的。日常的功课是“制诸根”,所以基本上心就非常宁静,往内收摄;然后他去树下、或安静的地方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波罗蜜(下)

    》[A037]p.72   问曰:阿罗汉、辟佛俱不着味,何以不得波罗蜜?   答曰:   (1)外有着味患;小无大悲心,不能尽行;大不着味,悲深能尽行38([A037]p.72)   阿罗汉、辟佛虽不着味,无大悲心故,不名波罗蜜,又复不能尽行诸禅。菩萨尽行诸禅,粗细、大小、深浅、内缘、外缘,一切尽行。39   以是故,菩萨心中名波罗蜜,余人但名。   (2)外有三患;小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